开篇:写博客的原因

date
Jul 28, 2024
slug
写博客的原因
status
Published
tags
个人成长
summary
我开始写这个博客的三个原因。
type
Post

整理过去的自己

💡
25岁了,我没有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个时代,一个普通又迷茫的做题家总有着相似的故事——中学时代在单一的标准下获得不错的成绩,比着自己的分数选了个不浪费分数的学校,读大学的时候一次次拷问自己究竟脱离了社会主流标准最喜欢的是什么,但由于前半生的匮乏很难拷问出结果。
如果像我一样,读本科的时候依然能不费太多力气有着不错的成绩,那可能就更加不幸了。尽管一次次地思考要不要做出更多多样性的尝试,但做题家总有着一套思维惯性,不肯放弃自己“好学生”的身份。深入的自我探索和满足学校对好学生设定的标准总是冲突的,探索后无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像是一个巨大的恐惧深渊,把我一次次拉向试图满足好学生人设的那一端。
 
不用说,只因为害怕“不优秀”而去努力,是相当危险的。一旦外界的标准发生变化,优秀的糖果不再投喂,心理的天平就会失衡。人生前进的方向本应该是朝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但渐渐就异化成了各种peer pressure和社会指标。
 
那么一切重来,可以吗?从现在开始,立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小时候我总觉得,人生很长,在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重开。比如八九十岁的老奶奶也可能突然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成为画家。但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过去的所有经历都会源源不断地影响现在的我,影响着我对世界的看法、我的习惯、我的种种。更不用说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会变成一个个标签打在人身上,影响着社会对一个人的评判。就算一不小心走错了方向,那个适合自己的方向也不会砰一下突然出现,新的自己也不会突然变出来,身上的标签也不会立刻就被迭代掉。
 
最重要的是,过去的自己也是我重要的一部分。迷茫的路上走过的路也是路,只是可能它们没有被很好地复盘、整理,融合进新的人生故事里。在《知行小酒馆》聊中年危机的一期里,flomo创始人少楠提到“比起冲动掀翻一切,修复并保持是一项成本更高、更需要勇气、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我写博客的第一个初衷,希望能整理好过去的自己,而不是与过去的自己割席。看到经历里那些影响我的好的部分,逐渐迭代掉不喜欢的部分,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认真活好每一个当下

💡
人生不过三万天,青春不过这些日子。
时间过得飞快,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感受会更加明显。如果不记录下什么,很容易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里度过这一生,等到了时光老去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全力以赴去过自己的一生,而生命永远不可能再来(不排除有生之年可能会出现永生技术)。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记录是一种很好的提醒自己的方式。如果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在记录的时候也会为自己没有珍惜生命而感到羞愧,这样不断地警醒自己珍惜当下,就不会滑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因此,我记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记录,而是希望通过定期的梳理回顾,帮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过好当下,不过未经审视的人生。

不断建立自己的行动原则和目标

💡
只有不断地行动、思考与回顾,才能更好地活着,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自己的影响力。
活好当下,也不是不断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如果不甘心只做饮食男女,那生活就需要有目标和原则。我从Heptabase创始人詹雨安的博客里得到了很多启发(https://sheracaolity.ghost.io/drop-out-3/)。他把“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使命、愿景”这样非常抽象的目标转化为“专注地为自己打造一个有机的能力系统,静待机会”这样的行动方向,又进一步把这个方向拆成自己行动的准则。
 
世界的变化在加速,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很多时候,非常明确的方向已经不管用了。但一方面,我可以确定好自己生活的原则——比如显而易见的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改变。另一方面,可以确定自己工作的原则——比如如果做了就100%投入,否则就不做。此外,还可以确定自己工作时间分配的原则——50%在自己想要探索的事情,50%在日常琐碎维持生计(如果超出了这个边界,那就考虑离开这份工作)。这些原则可以让世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震荡,我依然在朝着“认真活好当下”这个目标前进。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希望不断思考以下几个大问题:
  1. 我想要过怎样的日常生活——即我的生活原则
  1. 我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工作学习——即我的工作原则
  1. 我的目标是什么——即我最终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人生的北极星)
  1. 不断优化1,2,3,并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法

我的更新频率&内容

频率:至少每个月更新一次
内容:我的工作、我读的书以及我在工作以外的探索
 

© Lara Dong 2021 - 2025